浓墨宰相淡墨探花指的是谁
1、清代刘墉作书喜用浓墨,人称“浓墨宰相”,与之相对应的是“淡墨探花”王文治,亦有称为“淡墨翰林”的。所谓淡也只是略淡而已,真淡了,就有损笔墨精神了。王文治用淡墨,与他的书风和意境有关,他的书法善用侧锋取势,笔势空灵轻捷,提按变化多,属于淡雅清新一路。
2、刘统勋有两子:长子刘墉,被世人称作“刘罗锅”或是“浓墨宰相”(另一位“淡墨探花”是王文治),其实刘墉后来的时候不大像电视剧里说的那样嫉恶如仇,和和珅对抗,其实中后期的刘墉比较中庸,并不很尖锐,但刘墉为官清廉,口碑不错;次子刘堪,这个次子早卒,无过多记载。
3、与刘墉并称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的人物是他的近戚包拯。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担任过知州、参知政事等职位。他以廉洁自守、公正无私、勇敢果断著称,被后人誉为清官楷模。
4、字禹卿,江苏丹徒(今镇江)人。王文治乃清代大书法家,而且诗书文俱佳,其诗雄逸宏放,所著有《梦楼专集》、《快雨堂题跋》传世;书名与刘墉相匹敌,清人梁有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有言:“国朝文字,刘石庵相国专讲魄力;王梦楼太守专讲风神,故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也”。
5、刘墉擅长于草书,书法用墨饱满,墨浓字肥,浑厚端庄,雄厚劲遒,时人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美誉。其诗的体裁和内容都很广泛,语言朴实清新,颇有可读性。著有《石庵诗集》。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刘墉去世,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保,谥号文清。
王文治的影响
除笪、董二人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王文治中年以后潜心禅理,对于有关佛经的书法尤其用心关注。他曾收得张即之的写经墨迹,临摹学习,因此其书风与张即之、笪重光一样有用笔扁薄的特点。其书法用笔规矩而洒落,结构紧密而内敛,墨色以淡为主,着实是董其昌书法风貌的再现。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两位使臣仰慕王文治书名,特意邀请他同行,王文治欣然答应。琉球人素好书法,得知王文治是中国书法名家,纷纷重金求书,视为至宝,十分珍重,一时间王文治在琉球书名风靡。当时朝鲜人来华,专门以饼金购得王文治书法以归,其书法声名远播海外。
在清代中期,善书的人众多,其中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四人书法享誉大江南北,时称“翁、刘、梁、王”。后人称他们为清四家。清代书法是碑学派的复兴时期,流被至当代。清初,一些文人书法家借助书法,以表现其对满清入主中原的不平衡心理,他们继承晚明书坛反传统的精神,抒发压抑的情感。
王文治(1730-1802),清代官吏、诗人、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工书法,以风韵胜。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主要著作有《梦楼诗集》、《论书绝句三十首》等。5,梁同书(1723-1815),清代书法家。
在乾隆之际,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刘墉并享书法声誉。当时人们称翁、梁、王、刘“四大家”。其书法艺术成就,当推刘墉最高。亦有以来其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翁刘成铁”。
王文治:清朝被遗忘的书法家,与梁同书并称为梁王
在乾隆、嘉庆间有“天下三梁王文治,不及江南一王”的说法。三梁说的是:梁同书、梁巘、梁国治王文治,均为当时的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书法各有所长。一王就是指王文治。看了王文治的书法作品之后,被王文治他的用笔之规整、结构之严谨,让人在宋唐的随意中多了一份紧致的美。
与刘墉、翁方纲、梁同书齐名,合称四大家,时谚称“天下三梁(梁同书、梁国治、梁诗正),不及江南一王。”晚年受戒,法名达无。清代著名书法(画)家、文学家。 早年习书从前辈笪重光人手,受其影响颇深。师从褚遂良,行草书则学自《兰亭序帖》和《圣教序》。
王文治(1730-1802),乾隆十三年探花,清代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乾隆进士,殿试第三人,官翰林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王文治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谈墨翰林”。
清代四大书法家是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四人书法享誉大江南北,时称“翁、刘、梁、王”。后人称王文治他们为清四家。清代书法是碑派的复兴时期。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区)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
王文治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王文治像 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谈墨翰林”。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筑“梦楼”。自滇归,买僮度曲,行无远近,必以歌伶自随。
另一位是钱塘(今杭州)的梁同书(1723-1815),乾隆年间被特赐进士,官至侍讲。他博学多才,擅长鉴别古迹,书法技艺高超,初从颜柳,后融合米芾之法,至晚年更臻自然,与刘墉、王文治并称三大书法家,他的大字书作结构严谨,魄力沉厚,受到各国推崇。
梁同书是为清朝书法四大家之一,与清朝著名书法家刘墉、翁方纲和王文治三人并称为“清四家”。可见梁同书在清朝的书法家之中的地位是非常的高。当然,梁同书的书法水平也是完全配得上这个位置。
清代书法家王文冶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与刘墉喜用浓墨相反王文治,王文治善用淡墨,借以表现萧疏秀逸之神韵。对他王文治的书法,历来褒贬不一,褒者誉之“秀逸天成”、“风流倜傥”;贬者谓之“女郎书”、“终不庄重耳”。传世作品有《快雪堂偶然书册》、《剪水山房诗序》。
王文冶擅长诗文,精于音律,笃信佛教,精研释典。他王文治的书法以行书最为擅长,堪与刘墉并肩,世称“浓墨宰相,淡墨探花”。其行书初学米元章、董香光,后直法二王,兼学张即之、李北海,每以侧媚取势且非常注重用墨技巧。与刘墉喜用浓墨相反,王文治善用淡墨,借以表现萧疏秀逸之神韵。
王文治的书法,由褚遂良而上直追二王,董其昌、赵孟对其影响特别大。早期书法“秀逸天成,得董华亭神髓”;晚年瘦滑脱化,偏爱挑法,出入张即之。妩媚是他画风的最大特点,轻毫淡墨,结体婀娜。杨守敬《学书迩言》以为王文治:“梦楼书法虽秀韵天成,或訾为女郎书。
以折为主,显得果断有致,干净利落。瘦硬的笔画略带圆转之意,既妩媚动人,又俊爽豪逸,风神萧散,笔端毫尖处处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从王文治传世书法来看,其飘逸婉柔的点画和妩媚匀净的结体,的确透露出与笪重光、董其昌二人书法的传承关系,而线条的扁薄,更是浸染于笪氏书法的结果。
王文治(1730-1802),清代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十二岁便吟诗作书,诗有唐人风范,书学米、董、后法二王,得力李北海。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王文治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
王文治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谈墨翰林”。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筑“梦楼”。自滇归,买僮度曲,行无远近,必以歌伶自随。
明代董其昌、清代王文治最擅长用淡墨。董其昌书迹书婵一味,清淡古雅、秀逸淳和,给人飘然欲仙不染凡尘烟火的气息;当代学者书家沃兴华先生的书作,偶尔以此法“另逗人一种别想。”近代日本友人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喜用淡墨表现出和敬清寂的茶遭禅意与仙风遭骨;国内现代派书法的创作也较多借鉴用之。
王文治故居在哪里啊
莫愁湖 莫愁湖,位于南京秦淮河西。莫愁湖公园是一座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江南古典名园,为六朝胜迹。公园现有面积为536公顷,其中水面为336公顷。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水中海棠。胜棋楼、郁金堂、水榭、抱月楼、曲径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之中。
百丈光芒贯斗牛 潮阳文光塔,在潮阳棉城镇中心,南宋绍兴 029 任凭你这样做法 且看他如何下场 浙江绍兴城隍庙戏台 030 山从西属飞来活 佛听南无念处灵 王文治题绍兴清凉寺 031 山水之间有清契 林亭以外无世情 绍兴:兰亭右军祠。
在潮阳棉城镇中心,南宋绍兴 029 任凭你这样做法 且看他如何下场 浙江绍兴城隍庙戏台 030 山从西属飞来活 佛听南无念处灵 王文治题绍兴清凉寺 031 山水之间有清契 林亭以外无世情 绍兴:兰亭右军祠。
人们纷纷在千佛山凿石雕刻,于是有了千佛的雕像。站在千佛山遥望大明湖中的历下亭,山水相依,湖城互绕,美不胜收,日日夜夜都想依着栏杆欣赏这美景。原诗:千佛山 清代 翁方纲 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登临记秋晚,几案与云平。曾巩文传久,开皇像凿成。历亭遥望处,寤寐倚栏情。
定腔 促成黄梅戏“定腔”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随着时代发展黄梅戏本身唱腔已无法贴切地表现越来越复杂的情感;二是新中国“戏改”政策的推进。
梁同书、王文治、铁保等齐名。其中部分墨迹,由其侄刘镮之整理,摹勒上石,以《清爱堂石刻》刊行。著有《刘文清公遗集》17卷及《刘文清公应制诗》1部。
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齐名,为当时四大书法家之一。 杨子荣(1917--1947) 战斗英雄。原名宗贵,字子荣。牟平人。1929年随父迁往安东(今丹东)谋生,12岁进缫丝厂当童工,后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1943年逃回家乡,参加了民兵。1945年秋参加八路军胶东海军支队。同年10月随部队挺进东北,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被誉为浓墨宰相的是谁
被誉为浓墨宰相的是刘墉。清代刘墉作书喜用浓墨,人称“浓墨宰相”,与之相对应的是“淡墨探花”王文治,亦有称为“淡墨翰林”的。所谓淡也只是略淡而已,真淡了,就有损笔墨精神了。王文治用淡墨,与他的书风和意境有关,他的书法善用侧锋取势,笔势空灵轻捷,提按变化多,属于淡雅清新一路。
浓墨宰相指的是刘墉 刘墉,清朝人,出生于1720年,于1805年逝世,享年86岁。刘墉不仅仅是清朝著名的宰相,还是清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在当时其书法水平位居前列,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不可谓不厉害。
有着“浓墨宰相”之称的刘墉不但是清朝人,还是当时的一个名人,跟纪昀、和珅一同被称为乾隆时期三大中堂。据说民间故事当中的“刘罗锅”就是他,但是至于他还是真是个罗锅,并没有相关文献记载。据一些杂文记载,刘墉出生于山东的名门望族,祖上几代都是当官的,父亲刘统勋还是乾隆时期的一代名臣。
刘墉号石庵,官至吏部尚书、大学士,职同丞相,故人称浓墨“宰相”。刘墉书法以浓墨大笔为主,粗重而丰肥,后人有以他学颜而得韵之说。他所具有的那种“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的特点,当然,这种粗笔重墨虽不乏表面上的浑厚之状,但以时至清季,我们看到的更多倒是其厚而不雄。
其书法味厚神藏,有廊庙气度,是清代最有名的帖学大家,作书喜用浓墨,故世人又称其“浓墨宰相”。刘塘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一年后散馆,授编修,进入仕途,再迁侍讲。乾隆二十年(1755)十月,其父刘统勋(时任陕甘总督)因办理军务失宜下狱,刘墉受株连而遭逮治,旋得宽释,降为编修。
有“浓墨宰相”之美称。 刘墉博通经史百家,他的书法,不随俗,初从赵孟頫入,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但他敢于创新,不受古人牢笼,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自成一家, “名满天下”。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轻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
王梦楼是谁?
刘墉的书法特点是用墨饱满,墨浓字肥,浑厚端庄,雄厚劲遒,时人有“浓墨宰相(也有说浓墨状元),淡墨探花(指镇江人王梦楼)”之美誉。譬如,刘墉的行书七言对联:“镜水屏山开胜境,瑶林珠树撷名香。”行书七言诗对:“花木一庭得骨气,图书万卷惟直观。”就充分显现出这样的特点。
礼亲王世子汲修主人能诗念旧,近致书王梦楼太史,以故人贾虞龙孝廉诗,属其转寄随园,刻入《诗话》,因梦楼与贾君本系旧交故也。其诗尤工七古,篇长不能备录,录其《梦楼斋中夜话》云;“黄叶愁风雨,青衫感岁华。年来贫到骨,久住即成家。奇数真三黜,吟情尚八叉。多君车笠意,深夜笑言哗。
《快雪堂跋》王梦楼(清) 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 问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严书。 其他赞美书画的词语: 行云流水[ xíng yún liú shuǐ ] 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 比喻无足轻重。
王梦楼《快雪堂跋》 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 问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严书。 9,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 狂僧挥瀚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渐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 鱼笺绢素岂不贵,只嫌局促儿童戏。 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少豁胸襟气。 长幼集,贤豪至,枕糟藉麴犹半醉。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有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的秋天,是诗人流寓夔州时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
讽刺贪虐的手法入木三分。歌颂诸葛亮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译文: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歌颂王昭君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译文:青冢依然是有迹可循,但是无尽的沙漠却无法寄托哀思。
谁知一个传十,十个传百,官幕两途拿轿子来接的渐渐有~之势。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日短心长 时间少,心里想要做的事情多。指心愿一时难以实现。 出处:清黄宗羲《与李杲堂陈介眉书》:“惟是旦中生平之志,不安于九品之下中,故铭言日短心长,身名就剥,所以哀之者至矣。
王文治的简介
王文治: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筑“梦楼”。自滇归,买僮度曲,行无远近,必以歌伶自随。
作者简介:王文治(1730-1802),清代书家。字禹卿,号梦楼。乾隆进士,殿试第三人。官翰林院侍读。出任云南临安府。罢归。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自成一家。
意思是:米芾的书法天赋卓绝不需要别人的谬赞,他遍学古人的书法,却最终自成一家。他能在书法上的成就超越“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不是没来由的,就像蜜蜂为了采蜜每一朵花都不错过,是他勤奋刻苦练习而来的。出自清朝王文治的《论书绝句三十首》一书,收录了30首品评各种书法的绝句。
翁方纲(1733~1818) 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论诗创“肌理说”。
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陆洪非填词,时白林、王文治谱曲。
梁同书: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书法家,笔力苍劲,与同代的翁方纲、刘墉、王文治齐名。 梁国治: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清代书法家,任职军机大臣。 梁化凤:陕西长安人,清代任职江南提督。 梁士诒:广东省三水人,曾任职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兼交通银行总理,后出任北洋 *** 国务总理。
二王: 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前者为书圣,代表作如《兰亭序》等,后者代表作如《鸭头丸》、《十二月帖》等。三谢: 指东晋的谢尚(从兄)、谢奕(兄)、谢安(弟)三人。他们不仅在政治上著名,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并因此得名。
王文冶的书法艺术特点是什么?
与刘墉喜用浓墨相反,王文治善用淡墨,借以表现萧疏秀逸之神韵。对他的书法,历来褒贬不一,褒者誉之“秀逸天成”、“风流倜傥”;贬者谓之“女郎书”、“终不庄重耳”。传世作品有《快雪堂偶然书册》、《剪水山房诗序》。
王文冶擅长诗文,精于音律,笃信佛教,精研释典。他的书法以行书最为擅长,堪与刘墉并肩,世称“浓墨宰相,淡墨探花”。其行书初学米元章、董香光,后直法二王,兼学张即之、李北海,每以侧媚取势且非常注重用墨技巧。与刘墉喜用浓墨相反,王文治善用淡墨,借以表现萧疏秀逸之神韵。
王文治的书法,由褚遂良而上直追二王,董其昌、赵孟对其影响特别大。早期书法“秀逸天成,得董华亭神髓”;晚年瘦滑脱化,偏爱挑法,出入张即之。妩媚是他画风的最大特点,轻毫淡墨,结体婀娜。杨守敬《学书迩言》以为:“梦楼书法虽秀韵天成,或訾为女郎书。
以折为主,显得果断有致,干净利落。瘦硬的笔画略带圆转之意,既妩媚动人,又俊爽豪逸,风神萧散,笔端毫尖处处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从王文治传世书法来看,其飘逸婉柔的点画和妩媚匀净的结体,的确透露出与笪重光、董其昌二人书法的传承关系,而线条的扁薄,更是浸染于笪氏书法的结果。
王文治,书法强 调风神,秀丽飘逸,但缺少刘墉的魄力。此外,姚鼐的 行书萧疏澹宕,永□的楷书、行草典雅端丽,钱澧的颜体楷书,丰腴厚润,铁保的草书,张问陶、郭尚先的行书, 在当时都比较有名。 编辑本段金农:漆书 清代中叶碑学风气渐开,碑学书法家不断涌现。较著名的有金农、邓石如、伊秉绶。
梁同书,早年书法宗赵、董,后追溯颜、米,工楷、行,书法秀逸,但缺乏雄强之气。他与梁□、梁国治并称三梁。刘墉,书法取径董其昌,力厚思沉,筋摇脉聚。王文治,书法强调风神,秀丽飘逸,但缺少刘墉的魄力。
快雨堂题跋原文多少字
《快雨堂题跋·笪江上尺牍》)又云:国初善书之家如华亭沈绎堂、慈溪姜西溟皆能胎乳古人,摆脱时径。至于披露天真,俾字里行间飘飘然有凌云之意,则吾乡之笪江上先生所独也。(《快雨堂题跋·笪江上书江冷阁集序》)直欲置其书于沈绎堂(荃)、姜西溟(宸英)之上,而为清初书法之冠。
二是其结构险峻严密,横势用仰,纵势用背,属于斜画紧结一路。王文治《快雨堂题跋》谓:“欧阳以险绝为平,以奇极为正。”正因为其楷不避免险,故学之不当,易伤于清雅之致。
王文治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工书法,以风韵胜。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清代书法家、诗人。曾随翰林侍读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自此无意仕进。不到五十岁,即究心佛学。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工书法,以风韵胜。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清代书法家、诗人。曾随翰林侍读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自此无意仕进。不到五十岁,即究心佛学。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
王文治(1730-1802)清代官吏、诗人、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工书法,以风韵胜。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曾随翰林侍读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自此无意仕进。四人书法享誉大江南北,时称翁、刘、梁、王。
自成一家。工诗,卒年七十九。王文治(1730—1802)清代官吏、诗人、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曾随翰林侍读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自此无意仕进。工书法,以风韵胜。年未五十,即究心佛学。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
《快雨堂跋》也称:“石庵于轨则中时露空明,于运用中皆合虚寂,拙中合姿,淡中入妙,反复审观,乃见异趣。” 《中国书法史论》将刘墉和清代另外三位书法家翁方纲、梁同书、铁保并称为清代中期“四大家”。
春风相遇不知年啥意思
这是清代王文治的一副名联,大概的意思是说,曾经去过的地方虽然已经面目蒙尘但依然历历在目,又见到春风扑面而来却一时忘却了是何年。
古迹虽陈犹在目;春风相遇不知年。 旧书细读犹多味;佳客能来不费招。旧书百读无新意;古事重论感世情。 四面云山归眼底;万家灯火系心头。四面江山尽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四壁春烟无燕到;一窗云影有龙飞。生当稽古右文日;老作观山乐水人。 汉璧秦璆千岁品;光风佳月四时春。司马文章元亮酒;右军书法少陵诗。
明面上的意思:春风不知道人们的想法,每年都这时间到来,不知道人们已经厌倦它了,带领着百花齐放。意译指不了解别人的想法,独立自行的人。
“春风十里,不及相遇有你;晴空万里,不及心中有你。”这句话的意思时:春风十里,也比不上能够跟你相遇,而万里晴空也比不上心中想到你时的美好与喜悦感受。“春风十里”看下面出处就知道把你和歌伎做比较啦,其实就是油腻男耍贫嘴的句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白头吟中的一句诗句,这句话也是非常的出名,它的意思就是说,每年花朵都会开得非常的繁盛、漂亮,从不逝去,但是每年过来看花的人都是不相同的,在一年一年变老。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意是: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郊的这户人家门口,看到姑娘你正在庭院里盛开的桃林间嬉戏,你那美丽的面庞和鲜艳的桃花交相辉映,更显得娇艳如花,让我看得如痴如醉,久久难以忘怀。
天姿淩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一扫二王非妄语,祗应酿蜜不留花...
1、其中第21首绝句是:天姿淩轹未须夸王文治,集古终能自立家。一扫二王非妄语,祗应酿蜜不留花。
2、清代书法家王文治: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宋朝苏东坡:①米书超逸入神。②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明代书法家董其昌:①沉着痛快,直夺晋人之神。②米元章书,笔锋灿烂,少奇多怪,意到力寡,正当逸处,却有懒笔。
3、米芾的行书风姿翩翩、神采超逸、纵横挥洒、驰不失范,形成王文治了“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独特书风,苏轼誉之为“超妙入神”。王文治亦有诗赞之:“天姿浚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一扫二王非妄语,祗应酿蜜不留花。
4、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
5、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王文治快雨堂题跋:常疑停云所刻曹娥碑…停云指谁?
1、是宋代的书法家米友仁。常疑停云所刻曹娥碑这句话是在王文治为快雨堂题跋时所写的,意思是他常常怀疑是米友仁(停云)刻制的曹娥碑。这里的停云指的是米友仁。在古代,人们常常用停云来形容书法作品的风格和意境,表示作品具有清新自然、流畅自如的特点。因此,停云在这里是指米友仁的书法风格。
王文治王文治行书七言对联水墨纸本王文治艺术作品大全
题识王文治:吕万题签。兰林竹室生清气,短咏长文快古情。集帖,梦楼王文治。钤印:王文治印、曾经沧海、柿叶山房 说明 王文治书法与干嘉间刘镛,翁方纲,梁同书并称四家。世谓淡墨探花者即王梦楼,浓墨宰相谓刘石庵。
王文治他的书法以行书最为擅长,堪与刘墉并肩,世称“浓墨宰相,淡墨探花”。其行书初学米元章、董香光,后直法二王,兼学张即之、李北海,每以侧媚取势且非常注重用墨技巧。与刘墉喜用浓墨相反,王文治善用淡墨,借以表现萧疏秀逸之神韵。
王文治的行书诗轴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创作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这件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保存至今。轴身为纸本,尺寸颇为壮观,纵长达128厘米,横42厘米,展现出王文治精湛的技艺与对空间的巧妙运用。
王文治书法对联一幅,原装裱,四尺对联 不除庭草留生意王文治;爱养盆鱼识化机。
王文治与刘墉、翁方纲、梁同书并称四大家,被誉为“江南一王”,其书法声名远播海外,朝鲜人甚至用饼金换取他的字。他的行书作品,如《待月之作》、《宿山寺五律诗轴》等,清新优美,俊朗秀逸,显示出深厚的晋唐书法底蕴。在清代书坛上,他的作品流传较多,影响颇大。
接下来是王文治的《行书题倪高士画像》(Lot 3148),90.5*47cm的画卷,起拍价SGD 90,000,以原价成交,表现出王文治书法的优雅风韵,价值人民币约48万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