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一生有多清廉?让清朝三代帝王都在被他折服
1、后来,因害怕惹事而曾反对重审案件的福建巡抚吴兴祚都忍不住上书向朝廷举荐于成龙:“成龙执法决狱,不徇情面,屡申冤抑……为闽省廉能第一”。于是康熙十八年(1679),于成龙再次获得“卓异”之称,并升任福建布政使。
2、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人,在康熙朝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于成龙任官数十年,官至封疆大吏,但留下的家产少得可怜。有位藩臬在于成龙死后来到他的家中,见其衾纬弊陋,家中仅仅存银三两,旧衣数件和一些散钱,还有粟米五六斗,不由叹息而去。于成龙曾在多地任职,到处都留下清廉之名。
3、回望于成龙的一生,他从一个小小县城的知县到了后来的总督。不管担任的官职多么大,他始终能够坚守自己的本心,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难怪他会被称之为是天下第一廉吏。
4、由于没能进入正榜,没有中举的这个身份,并不能给他本就贫困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善。于是于成龙继续参加了会试,在会试后于成龙却辞去了能当官的机会。因为于成龙早就看透了明朝统治早已是日落西山,自己并不能在污浊的官场上有一番作为,因此回到家中一边侍奉父母一边读书。
5、于成龙1617年出生于山西,那个时候正处于明朝末期,于成龙其实不是神童,二十二岁的时候才考个贡生。
历史于成龙简介
关于于成龙在清朝的地位大清廉吏于成龙,清朝名臣于成龙简介于成龙后人有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于成龙(1617年—1684年)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历史上的于成龙,的确以清廉能干著称,曾经三次评“卓异”政绩,被康熙帝赞扬:“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
是于成龙吧 于成龙 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以廉洁著称的官员不算少,但其中著名的当推曾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于成龙,字北溟,别号子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离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
于成龙是几品官?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州(分离石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终年67岁,谥“清端”、赠太子太保。
原来,康熙十九年,于成龙被康熙任命为两江总督,两年后,他的得力助手、江宁知府陈龙岩去世,于成龙想找一个像陈龙岩这样忠贞干练的人来接替他的位置,于是便推荐大清廉吏于成龙了通州知州于成龙(小于成龙)来继任,这才有了上述奏折。康熙看到于成龙的奏折,最终决定特事特办,绕过吏部,直接任命通州知州于成龙(小于成龙)为江宁知府。
于成龙真实历史是老死的。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于成龙真实历史是老死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终于走到了人生的最后关头,终年六十八岁。于成龙逝世后,南京男女老幼,商贩僧侣皆痛哭流涕,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
此人是清朝第一廉吏,去世之后万人相送,就连康熙为其黯然落泪?
在中国的清代,曾经出现过两个著名的廉吏:一个是礼部尚书张伯行,他为官清正,被康熙皇帝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张伯行任江苏巡抚的时候,为禁下属送礼,专门发布檄文:“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
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以廉洁著称的官员不算少,但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曾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他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督抚大员,所到之处,皆有政声。尤其是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
张伯行;康熙帝评价其为操守天下第一。其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最为著名。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去世后,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谥清恪。光绪初年,从祀文庙。有一子张师载。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被授为山东济宁道。
见此情景,于成龙也感动得泪流满面。然而,哭归哭,钱,于成龙还是分文不受。 写至此,我想,人若能起死回生,真该请这位于先生到全国作一次巡回报告,让那些动辄以百万计千万计甚至以上亿计的贪官污吏们来好好听一听,同是为官,你这官与于成龙那官,还有一点点可比之处么? 于成龙在罗城一呆就是7年。
他的正直感动了天下,他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全南京城的百姓,不论商贩还是僧侣,不论老人还是小孩,无一不为之落泪。康熙感念于成龙的事迹,破例为他亲笔题写碑文,并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赠其谥号为“清端”,以此来祭奠他清苦廉洁的一生。
在中国的清代,曾经出现过两个著名的廉吏:一个是礼部尚书张伯行,他为官清正,被康熙皇帝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天下清官第一张伯行。详细内容 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他就是张伯行。张伯行生于清顺治八年,即1651年,河南仪封人,也就是现在兰考县。
历史上于成龙是个什么样的人
1、再说品阶,康熙曾亲提“高行清粹”匾额,以此褒奖于成龙,赞扬他为国为民做的贡献,可见他当真是个清官、好官,而赫里呢,是满洲贵族,也是康熙的外甥,地位高不可及,在真实历史中,电视剧中的场景会发生吗?我们先来说说于成龙的为人。
2、历史上的于成龙,的确以清廉能干著称,曾经三次评“卓异”政绩,被康熙帝赞扬:“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
3、其实于成龙这个名字,在清朝时期出现过两次,有两个于成龙,而且他们之间还曾经一起共事,而今天要说的这个于成龙,是1617年出生,也就是年纪大一些的于成龙。
4、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朝初年名臣。于成龙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曾参加乡试并中副榜贡生,但因父亲年迈而未就职,直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十五岁时才以明经谒选吏部,授罗城知县。
5、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6、于成龙出生在明朝末年,对于在战乱中受苦的民众非常同情。他上任后,对那些吃苦耐劳、辛苦种田的人民非常推崇,还经常奖励他们。经过他的努力,罗城县的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罗城县的民众,都为有这样的一个父母官而感到高兴。于成龙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严格约束自己身边的人。
于成龙为什么被称为廉吏?于成龙真的廉洁吗?
康熙帝称大清廉吏于成龙他是“天下廉吏第一”大清廉吏于成龙,至今人们还把大清廉吏于成龙他同“清官”等同,其实这是不全面的。于成龙不但清廉自爱,而且大有作为、善于作为,施政目标始终是保土安民,代表和维护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人民性清晰。因此,于成龙的“得票率”自然高于曾国藩、左宗棠。客观上,于成龙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大时代。
因为于成龙为官清廉,和儿子过节的时候两人就分吃了一只板鸭而已,所以得了这么个外号,半鸭廉吏。
于成龙在最开始的时候是通过科举成为一个知县的,但是因为为官清廉公事公办,最终成为了一品大学士。按理说,官做到这个位置,家中至少有上十万的白银了,可是于成龙的家中除了有一些青菜和带有补丁的衣服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了。
于成龙不仅清廉,而且还很有能力。罗城由于贫困,时有盗窃案发生。对此,于成龙不是简单地剿灭,而使用感情感化他们,收到很好的效果。农业生产方面,对勤劳生产的人民给予奖励,更加努力的生产,百姓们非常支持他。
于成龙是清朝著名的清官,他中年开始仕途,在二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获得了许多的功名和政绩,做出了许多的卓越贡献,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廉吏”。
清朝的于成龙被称为“于青菜”,他为何会被这样称?
1、康熙十七年(1678),于成龙升任福建按察使。赴闽之前,他命人买了许多萝卜。
2、这个人是于成龙,他为官清正廉明,而且在处理政务的时候特别有能力,为人也很正直,是难得一遇的好官,康熙特别重用他。他是个勤勤恳恳做事的人,并不急于求成,也不图那些虚名。他做官只为为百姓做事,所以在做官的时候没有犯过什么大错,被百姓所推崇,一路都是稳稳当当地向上走。
3、因为他对自己非常的节俭,甚至对下属都非常的吝啬。在他的菜桌上从来没有超过六道菜,而且清一色的是青菜,所以被称为于青菜。但于成龙,也并不是不吃过肉,而且吃肉造成的轰动并没有像海瑞那样广为流传。说明于成龙只是比较少吃肉,日子也能过得挺舒服。
4、于成龙的故事至今为人们所流传,于成龙的一生为官虽然一直被提拔,但是此人一生清贫。在江南时,曾被江南民众称之为“于青菜”。他虽然位居高职,身居显贵,但是为人生活简朴,从未有过奢华的生活。于成龙算是大器晚成之人,他早年一直都在为了科举考试而奋斗着。
5、至于“于青菜”,则是因为于成龙天天粗茶淡饭,顿顿豆腐青菜,久而久之辖地军民都知道于大人府上光买青菜,极少沾点荤腥,大家叫他“于青菜”,既是善意调侃他的俭省,又表达了对这位清官的尊敬。于成龙把吃青菜的习惯带到了福建按察使任上,带到了直隶巡抚任上,也带到了两江总督任上。
6、于成龙 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以廉洁著称的官员不算少,但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曾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他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督抚大员,所到之处,皆有政声。尤其是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
历史上的于成龙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大清廉吏于成龙的于成龙大清廉吏于成龙,的确以清廉能干著称,曾经三次评“卓异”政绩,被康熙帝赞扬:“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朝初年名臣。于成龙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曾参加乡试并中副榜贡生,但因父亲年迈而未就职,直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十五岁时才以明经谒选吏部,授罗城知县。
是于成龙、章吉仁、柳晋阳和陈廷敬的启蒙恩师。于成龙因反抗喀尔齐圈地落难时,邢济堂以老迈之躯亲赴京师疏通陈廷敬将万民折转呈御前,终使于成龙转危为安。邢济堂学识渊博,思想开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大清廉吏于成龙他对自己出仕为官的每一个学子只有一个要求,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历史上有过的清官更是屈指可数,这也从一定方面反映出大清廉吏于成龙了,在官场摸打滚爬要想成为清官非常的难。但是于成龙就是一个清廉之人,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清官。于成龙担任罗城县知县的时候,当时社会非常不太平。但是在他的治理下,短短几年,罗城县的环境就得到极大的改善。
于成龙最高官职几品?
于成龙最高时官居一品,他也是清朝的一大清官廉吏。于成龙当过一江苏、安徽二地巡抚的政事,是集军政于一身的地方一品大员。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暂代江苏、安徽二地巡抚的政事,没多久便在任上去世。临死,身边无一亲人。
一品官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清初名臣。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
所以于成龙的两江总督是正二品。另外,于成龙去世后,清廷追赠其为光禄大夫(正一品)、太子太保(从一品),这些都是荣誉性质的封赠。
在罗城当县令时是7品,后来做黄州知州是5品,接着在福建做按察使时是正三品,布政使是次二品,后来做直隶巡抚是正二品,最后两江总督+兵部尚书是正一品。
于成龙离世前的职位是两江总督,总督的官阶一般为正二品,但康熙二十年的时候,康熙帝在任命于成龙为两江总督时,加兵部尚书衔,这样于成龙的两江总督就升格为从一品。于成龙为官二十余载,从正七品知县至从一品总督,勤政爱民,清廉一生。
这样,于成龙的级别最终定格为从一品官员。于成龙一直没能进士及第,从44岁时才开始在边荒之地当县令,可为什么他最终却能当到两江总督这样的从一品高官,并获得那么高的评价呢?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爱民如子。我们今天把官员称为“公仆”。不过古代不是这样称呼的,古代把官员称为“父母官”。
年5月31日(农历四月十八日),于成龙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知州 明以知州为一州之长,辖县;明清有直隶州、散州之别,前者直隶于省,可以辖县,后者隶属于府、道,不辖县,长官均称知州。知州一般是从五品文职官员。
历史上的于成龙大人是什么级别?有什么依据?
于成龙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大清廉吏于成龙,母亲田氏是父亲于时煌大清廉吏于成龙的原配夫人,不过母亲田氏,没过多久就病逝了,于成龙的父亲于时煌之后,又娶了继室李氏。于成龙没有因为李氏是继母的原因,而与继母李氏相处不好,相反于成龙和继母李氏相处得十分融洽,使得家庭的关系还是十分和睦的。
如果按照最终的官职级别来算的话,于成龙绝对是清朝顶级大员,封疆大吏了。但是,于还没能做到宰相之职,没能进入内阁、南书房、军机处,职位上还是稍微差了那么一点,还是二线靠前,或者勉强是一线的末尾。
同知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官员。在合州不到二年,合州人口骤增,田地开辟。由于招民垦荒政绩显著,1669年(清康熙八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知府 知府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在黄州任同知四年,又任知府四年。
于成龙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于成龙的顶头上司广西巡抚金光祖可以说是大清廉吏于成龙他人生的贵人。金光祖是一个非常爱才的官员,他对于成龙的才能非常赏识。康熙六年(1667),金光祖向当时的两广总督卢兴祖推荐于成龙为“卓异”。所谓卓异,故名思议就是政绩突出有卓越才能的官员。于是,这一年于成龙作为广西唯一的卓异,升任合州知州。
清朝真有于成龙这个人吗?
当然有大清廉吏于成龙,于成龙是历史上大清廉吏于成龙的真实人物。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清朝是确实有于成龙这个人大清廉吏于成龙的,而且在清朝的于成龙不止一位,在清朝有两位于成龙。于成龙 老于成龙 为啥第一位于成龙要叫老于成龙呢,因为大清廉吏于成龙他年纪比小于成龙要大一些,为大清廉吏于成龙了区分,大家才叫年龄大的为老于成龙,年龄稍小的叫小于成龙。而老于成龙出身于乡绅之家,是山西永宁人,曾官拜两江总督。
有这人!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州(分离石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终年67岁,谥“清端”、赠太子太保。
清朝不仅有于成龙其人,而且有两个于成龙。一个是汉臣于成龙,一个是汉军于成龙。汉人于成龙 这位于成龙的仕途是在明清之际。于成龙,山西永宁人,明崇祯年间的贡生。
历史上,于成龙确实存在于清朝,而且有两个。清朝的两位于成龙都是当时的名臣和重臣。其中一个是前兵部尚书兼河道总督,另一个是谥号给太保太子当官。我想说的是档次高一点的。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于成龙出生于山西省永宁县,即现在山西省吕梁市房山县附近。
在电视剧《于成龙》中,曾出现过这样一出剧情,身为两江总督的于成龙,将大将军赫里拘禁,并最终诛杀。电视剧中虽有虚构成分,但在真实历史上,于成龙、赫里,都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活生生存在过的人,前者为文臣,后者为武将,按理说该是各司其职,互不干涉,有些时候,朝廷中还会出现武强文弱之事。
《于成龙全传》是哪个于成龙?
《于成龙全传》,八十多万字,采用编年体形式,讲述了于成龙从出生到进身仕途的历年经历,因于成龙出身贫寒,早年没有留下太多相关文献,所以,作者在前面的第第二章,简述了于成龙青少年时代过继给伯父于得水的经历,叙述比较简单,没有矫揉造作的渲染,只是真实地尊重历史,述而不作。
明朝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于成龙出生,他母亲病逝得早,于成龙是继母养大的。明朝崇祯十二年,于成龙参加乡试,中了副贡。所谓“副贡”,是指乡试额外录取的名额,不算举人,但能参加科举会试。根据当代作品《于公传》记载,于成龙本来有能力考中举人,但因为在试卷痛陈时弊,结果被考官打压,因此成为“副贡”。
皇上说:“于成龙在江南作总督,有人说他改变了朴素之风,等他死后,才知道他始终很廉洁,被百姓称赞。大概因为秉性梗直,那些不肖之徒带着私仇以谗言陷害他,才编造出这样的话罢了。当官像于成龙一样的人,能有几个呀?”于成龙,字北溟,是山西永宁县人。
《于成龙》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于成龙》人物故事小传 于成龙(公元?—1684年),字北溟,山西永宁人。明崇祯间副榜贡生。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授广西罗成知县,县大治。迁四川合州知州,清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署武昌知府,讨吴三桂等叛军。
据《康熙起居注》载:康熙于二十三年十一月南巡江宁时,于十一月初四通过大学士明珠传谕江宁知府于成龙曰:“朕于京师,即闻尔知府于成龙居官廉洁。今临幸此地(江宁即今南京)咨访。与前所闻无异,是用赐尔朕亲书手卷一轴,朕所书字非尔等职官应得者,特因嘉尔清操,以示旌扬。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朝初年名臣。于成龙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曾参加乡试并中副榜贡生,但因父亲年迈而未就职,直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十五岁时才以明经谒选吏部,授罗城知县。
在清朝近三百年历史中,康熙为何把“清官第一”赐给了于成龙?
于成龙任职期间,政绩卓著,他不断得到提拔,先后担任过福建按察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要职。他为官数十载,始终坚持反腐倡廉,敢于跟多手可热的皇亲国戚、达宫显贵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无私无畏。因此他被康熙皇帝誉为清官第一。
上任支持廉洁官吏,劾奏贪黩县令。康熙得知于十年二月初五在懋勤殿亲自召见他,表彰“清官第一,殊属难得”。勉励他要保持节操,并赐他御制诗等,嘉其廉能。于成龙提出蠲免钱粮要求,康熙无不应允,意在支持。同年为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感激皇帝知遇之恩,非常勤奋,剔除积弊,治事每至风改操。
圣祖康熙曾对一个大臣赞誉到“清官第一”。在清朝时期近300年的历史中,大臣可以说不计其数,有着廉洁美名的大臣也很多。然而康熙皇帝却把“清官第一”的至高美誉赐于了叫于成龙的人。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于成龙,年少好学有大志向,受过良好的教育。
康熙皇帝称赞于成龙为“天下廉吏第一”,大力表彰,屡次破格提拔,把于成龙树为廉政典型。事实上,于成龙不仅是个廉吏,更是个能臣,绝对无愧于得到的荣誉。
就算后来于成龙做到了两广总督,生活在鱼米之乡的他也没有吃过大鱼大肉,于成龙的生活实在是清贫,而且他对工作非常的认真,最终积劳成疾的于成龙病逝了,他的遗产也只不过是一套官服而已。在于成龙去世之后,康熙称他为“天下第一廉吏”,并且亲自为于成龙撰写了碑文。
被康熙帝赞许为今时清官第一的清代官员是于成龙。于成龙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清初名臣、循吏。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
于成龙被康熙称为“清官第一”,于成龙的清廉体现在哪里?
1、在康熙十二年的这一年,爆发了历史上很有名的“三藩之乱”,于成龙恰巧这时候被调往湖广武昌府主理政事,考验于成龙的时候到了。由于吴三桂手下旧部有不少人都是湖广籍,因此吴三桂便派人到湖广带上自己任命的文书前去搅乱当地的政局,希望有人能够和他一起对抗清廷。
2、福建巡抚吴光祚还专疏向朝廷举荐,称于成龙为“闽省廉能第一”,从此,于成龙得到清廷的赏识和破格招用。康熙十九年春,康熙帝“特简”于成龙为畿辅直隶巡抚,翌年春,又召见于成龙于紫禁城,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并“制诗一章”表赐白银、御马以“嘉其廉能”。
3、也正是在第三次成为“卓异”者之后,于成龙接连被破格提拔,先后任直隶巡抚、两江总督,以及正二品的封疆大吏。康熙二十年(1681),康熙帝还特意召见了于成龙,当面盛赞他是“今时清官第一,殊属难得”。
4、康熙皇帝很注重培养清官,并把清廉作为选官的第一标准。康熙年间最著名的清官就是于成龙。廉洁奉公,一心为民 于成龙,山西永宁人,顺治年间就当了广西罗城知县,这时他已经45岁了。临行,他对朋友说大清廉吏于成龙:“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而已”。
5、于成龙是清朝第一清官,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的一生比较幸运,遇到了一位好上司康熙皇帝。再好上司私底下做事儿,那是比较容易做出政绩的,也比较容易青史留名。于成龙一生被百姓于青菜,被讨厌他的人称作于老抠。因为他对自己非常的节俭,甚至对下属都非常的吝啬。
6、首先做个简单的介绍 于成龙老家 康熙为何评价他大清廉吏于成龙:天下第一廉吏。他的政绩在哪里呢 为官方面 1661年(顺治十八年),已44岁的于成龙接受清廷委任(第一次出仕),到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罗城在清统治下不到两年,由于局势未稳,两任知县一死一逃。
于成龙和康熙皇帝关系如何?他曾让康熙感到不安
此后于成龙把自己所有大清廉吏于成龙的时间都放在了民生问题上,让当地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后来于成龙为官清廉,为民请命大清廉吏于成龙的作风渐渐传开,也让他有了晋升大清廉吏于成龙的机会。此后于成龙大清廉吏于成龙的名字还传到了康熙的耳中,不过康熙起初还感到不安,因为他不太相信这天底下竟然会有如此清廉的官员,但于成龙还是用自己的行动让康熙不得不信服。
可即便如此,相对于赫里的尊贵身份,于成龙也无法处置他。赫里可是满洲贵族,当时康熙皇帝的外甥,只有康熙敢处治他,于成龙即便再过优秀,官职再高,也终究是近臣,无法与皇亲国戚比肩,就连当时专管刑法的刑部尚书,在赫里面前都要礼让三分。
圣祖康熙曾对一个大臣赞誉到“清官第一”。在清朝时期近300年的历史中,大臣可以说不计其数,有着廉洁美名的大臣也很多。然而康熙皇帝却把“清官第一”的至高美誉赐于了叫于成龙的人。下面大清廉吏于成龙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于成龙,年少好学有大志向,受过良好的教育。
受家庭熏陶的于成龙性格端庄,不苟言笑,又才智过人,勤俭耐劳。他“为学务效实行,不屑于词章之术”,认为“学者苟识得道理,埋头去作,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可见他自始就是个崇尚实干、不屑空谈的人。于成龙是个大器晚成的人。
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仕途上,他三次功勋卓著。他以卓越的政绩和清廉艰苦的生活,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康熙皇帝的赞誉,成为天下最优秀的清官。于成龙有点野心勃勃,从小过着农耕生活,接受过比较正规的儒家教育。顺治十八年,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挠,抛弃了妻子和其他儿女。
每到康熙皇帝遇难时,总是那个号称于成龙的大员就会及时带着大批人马赶到,虽然这个于成龙一再口称“恕臣救驾来迟”,其实每每来得正是时候。于是一边是龙颜大喜,一边是罪犯们束手就擒。一则胡吹乱说的“戏说”,也就在赚了个钵满盆满之后热热闹闹的收场。 自然,戏说决非。
他一生忠于朝廷,深得民心,可以算是康熙的第一重臣了。(2)于成龙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清初名臣、循吏。于成龙为人正直,清廉,勤恳踏实,肯吃苦,在他上任期间,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深受百姓爱戴。也正是因为他清正廉明,被康熙帝称为大清第一廉吏。
发表评论